Saturday, October 6, 2007

先破後立

撤母耳記上7:2-12

(一) 方向迷失 (Disorientation)

1) 約櫃留在基列耶琳達20年之久, 以色列人從來不聞不問,
就讓聖潔而珍貴的敬拜生活白白流逝!
試問:
人生可以有幾多個20年?!
約櫃, 代表"神的同在",
然而, 在以色列人的心目中, 為何已經變成無用的木匣子?

2) 然而, 以色列人仍然因為遭受非利士人的侵擾, 而感到憂慮和困苦!
似乎, 耶和華已離棄了祂的子民...
其實, 他們仍然未曾從罪中醒悟過來,
祂曾經吩咐的事,他們仍未遵行,所以不能從祂得到新的引導。

3) 以色列人沉溺於敬拜巴力(管理農業)和亞斯她錄(管理戰爭與愛).
在迦南人的文化中, 巴力和亞斯她錄是消災解難的"神明",
類似於傳統中國人/香港人文化中的黃大仙和觀世音.
在物慾的世界中, 他/她們彷彿正好滿足了以色列人的慾望(wants)!
然而, 這些"神明"真是能夠滿足選民的真正需要(needs)嗎?

以色列人既然以巴力和亞斯她錄為敬拜軸心,
就算他們同一時間敬拜耶和華,
"一僕侍二主":
試問人生同時間有兩個敬拜軸心...
以色列人的必然結果: 迷失的人生!


(二) 方向重尋 (Re-Orientation)

1) 撤母耳的信息:
"一心", "專心", "單單" 侍奉耶和華.

2) 以色列人的行動:
禱告--禁食--認罪--呼求--獻祭--呼求--神應允

3) 他們除掉諸巴力和亞斯她錄,
獻燔祭, 重新建立屬神的敬拜生活.

4) 立石為記: "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."
一個"先破後立"的重要標記, 人生的轉捩點, 信仰生活的分水嶺.


(三)結語:

1) 香港人有句俚語: "舊既唔去, 新既唔黎"!
或許, 每個人的"過往", 都是那麼令人留戀, 習以為常, 難以擺脫和忘懷!
但"今天"的敬拜的動力和生命意義從何而來, 而"明天"是否依然故我!
你還有幾多個"明天"可以等待, 浪費, 和流逝?!

2) "禱告--禁食--認罪--呼求--獻祭--呼求--神應允"
一個看似我們都耳熟能詳的流程/方程式,
但試問幾多人可以真正/真心做到?!

3) 改革有幾切底, 更新有幾真實:
"少在乎你曾經有多感動, 多激動, 多痛哭流涕,
多在乎你的生命有否轉變(transformed)"!
否則, 人又會走回舊路, 一切努力都變成枉費, 徒然!

4) 人可以擺脫"偶像", 卻不能忘掉(undo)過去.
然而...
新世界就呈然在眼前! 是衪特別為你預備, 鋪排 (tailor-made)!
你願意抖摟勇氣, 承載信心, 去踏進, 去體會這新的處境,
去享受一個屬神子民的筵蓆嗎?

No comments: